信息及通信技術 (ICT)在近20年的快速發展,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、工作、娛樂和交流方式。
根據世界銀行的《世界發展報告》,ICT能夠為國家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。數據顯示,當寬帶網絡的普及率提升10%,新興市場GDP也相應增長了1.4%。
推動經濟增長,創造就業機會
世界銀行的數據指出,數字化能夠極大程度地促進就業。寬帶網絡普及率每增長10%,就業率便上升2% - 3%。2016年,中國數字經濟創造了280萬個工作,占新就業總數的21%。日本在2015年發布的信息與通信白皮書顯示,如果小型企業可以全面采用云服務等ICT技術,便可以創造約20萬個就業機會。
類似研究顯示,投資于ICT技術與實現部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呈90%正相關。《2063年的非洲聯盟議程》肯定了數字包容性對非洲國家的重要性,數字化將幫助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,發展成為真正的信息社會。
但是,大量挑戰依然存在于ICT的可用性、可及性和可負擔性,這包括偏遠和小體量社區的地理障礙、貧窮和基礎知識技能的缺乏。GSMA數據顯示,全球大約有53%的人口尚未與外界連接,當中的80%位于亞太地區和非洲。69%的非洲人口無法上網,其中很多人生活在農村地區。
應對挑戰的種種方法
挑戰總是伴隨著機遇而行。為了解決這些挑戰,我們需要采取跨行業舉措,多角度思考如何應對商業模式挑戰。我們所建議的解決方案包括:
首先,制定長遠計劃、吸納投資和吸引頂尖人才是關鍵環節。例如,德國工業4.0 (Germany’s Industry 4.0) 和中國制造2025(Made in China 2025)倡議,使用ICT能夠幫助國家制造業變得更加智能。馬來西亞政府推出的智能社區戰略,使數字經濟在短短3年內躍升為國家GDP總量的17%,增速在全球位列前茅。在當今數字時代,ICT發展應該于其他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(如電力、水、道路和橋梁)的發展具備同等優先級。
其次,我們需要研發創新技術,能既降低成本,又要能夠在既有解決方案上使用,以縮短投資回報時間,吸引企業持續投資。例如,如果投資成本過大,或者最終收入無法彌補部署和運營成本,電信運營商便將失去投資建設農村網絡的動力,而創新技術則可幫助運營商投資于農村地區。
第三,政府必須推出政策,降低數字化轉型的阻礙。例如,泰國向企業提供補助,以鼓勵農村地區的ICT建設;意大利大力推進運營商和電力公司合作鋪設光纖;沙特阿拉伯準許運營商在路燈上鋪設站點;德國要求所有新房和道路必須安裝光纖電纜。
當政府可以分配更多資源,提供諸如簡化審批、使用普遍服務基金(Universal Service Funds)、減稅等鼓勵政策,并高效公平地利用ICT提供公共服務時,人們將看到更多的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。
第四,我們需要創新的商業模式,為用戶帶來更多助益,這包括教育很多貧困和農村地區用戶使用智能手機,充分了解它的功能和價值,也為電信運營商創造更多收入。在這一點上,移動支付可謂最佳案例:用戶一旦掌握了相應技能和知識,便可以獲取指導性內容,了解如何提高農場產量,為家畜和農作物贏得更高價格。由此,他們直接可以獲得更多個人和家庭收入,從而反向助推通信支出的增加,進一步塑造運營商的投資理念。
擁抱這些解決方案需要跨行業合作和創新思維,打造更加便捷可用和價格合理的ICT服務。在我們可以預想的未來,每個人都可以訪問互聯網,釋放自己的潛力,創造更多個人、經濟和社會收益,并充分行使改善生活、尊嚴和平等的權利。